2021-03-15 15:12:59 來源: 中公社區(qū)工作者考試網 劉舒婷
在面試技巧中不少考生有這樣的苦惱,“考官到底喜歡什么樣的答案?”“怎樣答題會讓考官覺得耳目一新呢?”“什么是套路式語言?”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在面試考場本來我們考生想的很全面,說的很清楚,但就因為套話太多而引起考官反感,進而成為“首因效應”的受害者那就太冤枉了。因此,中公教育在這里簡單為同學們總結一下,希望能為同學們掃清前進路上的小地雷,當然反感的套話因考官而異,這里只把個人覺得不愿意聽的總結一下,僅供參考。
小地雷1號:領導把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我,是對我的信任,也是組織對我的考驗。
通常出現(xiàn)在計劃組織協(xié)調類題目中,本來上述任務是題中的“你”的本職工作,建議考生大可不必云里霧里去繞,提高考官理解成本,直接開門見山得表示即可。
避雷小例子:為進一步強化群眾法律意識,提高居民依法維權的能力和法律素質,某社區(qū)準備組織工作人員在轄區(qū)內開展法律政策、法規(guī)宣傳活動。如果由你負責組織,你會怎么開展?
較好的開頭: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使社區(qū)居民對法律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增強政治敏銳性,提高居民依法維權的能力和法律素質,營造全民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確保社區(qū)的安全穩(wěn)定。
同學們仔細看上段,前兩句是說明本次活動并非空穴來風,而是由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然后我們回到題目上來,本次宣傳活動一旦成功有何意義呢?首先,法律法規(guī)的普及讓原來不了解不知道不懂法的人群能通過本次活動對法有一定的認識,那更深遠的,對于社區(qū)工作對于法制型社會建設,題干中也有告知宣傳的范圍和重要性,提高公民依法維權能力……每一句都是有關系的,所以備考期同學們請多在審題上下功夫哦。
小地雷2號:我一定要對這次工作進行總結,及時向領導匯報。
眾所周知,答題要有結束語,很多考生把這句當作計劃組織協(xié)調和情景應變類題目的金科玉律,一沒什么說的就總結匯報,但有時候就會引起考官們反感。這個結束語到底說不說,如果說要怎么說,在這里建議大家視情況而定。如果你前面說的內容很豐富了,那就不說或者少說,例如“活動結束后,將相關材料整理歸檔,以備查閱借鑒。”如果你前面的內容說的不多,甚至有些干巴巴的,那你需要快速思考一下,剛才是否有些遺漏的點沒有說到,在結束語中加上,例如“由于籌備階段考慮問題不全面,導致剛才的活動中某環(huán)節(jié)(剛才你想到的遺漏的點)出現(xiàn)了某問題,雖然在活動中及時改正了,但也說明我的工作還不夠細致,下次籌備工作一定要做得更謹慎更全面。”這樣轉危為機,原本覺得你考慮問題不全面,或者答題不完整的考官都會覺得眼前一亮,這個考生活動后懂得思考,值得表揚,自然你就是高分的那個人啦。
小地雷3號: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要一分為二的看待/辯證地分析/一方面……,另一方面……
此類的小地雷最常見于綜合分析類題目,卻是同學們最容易犯的錯誤,“辯證”的確是分析問題的常見思維方式,但是用作表示個人觀點時,則會讓考官遲遲感受不到你的態(tài)度、你的觀點,有種站中立不想表態(tài)的感覺。
避雷小例子:新聞客戶端利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根據(jù)每個用戶的上網瀏覽記錄來了解用戶閱讀習慣,分析用戶喜好,進而及時向用戶推送大量類似的新聞。對此,你怎么看?
可能就會有部分考生會用到上述小地雷開頭,但是不是有更好的回答方式呢?例如:“。這類有針對性的信息推送,可以很方便地滿足人們對不同信息的興趣和喜好,是新技術帶來的進步。但與此同時,也在多個層面帶來一些令人擔心的隱憂。需要對這類新聞推送的行為加以規(guī)范……”實際上你也一分為二的看了,也辯證的看了,只是沒有戴那個帽子,卻更直截了當表明觀點,言之有物。
(責任編輯:dly44891)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