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5:21:08 來源: 中公社區(qū)工作者考試網 徐展華
唯心主義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同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唯心主義是在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系這個哲學本體上,認為精神(意識)是世界的第一性質,物質是世界的第二性質。唯心主義首先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那么人們根據對精神(意識)認識的不同,將其劃分為兩種形式,分別為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潛意識、靈魂、精神等看作是意識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它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因此,在主觀唯心主義者看來,主觀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外部世界的事物則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中國宋代哲學家陸九淵4歲時,曾問其父:“天地何所窮際?”其父笑而未答。13歲時,他看到古人關于“宇宙”二字的解釋:“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于是領悟到“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進而得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結論。他認為客觀世界(宇宙)的規(guī)律與人的主觀思想(心)是同一的。“吾心即宇宙”就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著名的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喬治貝克萊說過“存在即感知”,貝克萊認為天上的星辰,地下的山川,宇宙中的一切物體,在人心以外都不可能獨立的存在;它們的存在就在于為人心所知覺、所認識,因此它們如果不真的為我所知覺,不真的存在于我心中或其他被造心靈的心中,則它們便完全不能存在,否則就是存在于一種悠久神靈的心中。也就是說當我們說有某個東西存在時,不外乎是說它或它們被我們所感知。所以“存在即感知”也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客觀精神或理念世界是先于物質世界并獨立于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而物質世界(或外部世界)則不過是這種客觀精神或原則的外化或表現,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在這里老子說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創(chuàng)生萬物的過程。這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指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絕對精神的外在表現。”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絕對精神,是獨立于人之外的絕對精神,是一種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
這就是唯心主義所提出的兩種形式,分別是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希望同學們在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后,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原理。
(責任編輯:dly44891)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