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復(fù)習指導(dǎo) > 公共基礎(chǔ)知識 >
2018-06-01 14:21:00 來源: 中公社區(qū)工作者考試網(wǎng)
30.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
宋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蕎麥青青。”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吳國的舊苑荒臺上的楊柳又長出新枝,遙想當年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還美。這里是以楊柳的繁茂襯托荒涼。
杜甫《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空好音。”一代賢相及其業(yè)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黃鸝白白發(fā)出這婉轉(zhuǎn)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表惋惜。
唐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巷口
31.雕蟲:語出漢代揚雄《法言》:“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后來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術(shù),多指文學技巧。
唐李賀的《南園》:“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32.風騷:原指《詩經(jīng)》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后泛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澤東《沁園春》:“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33.鴻鵠:《史記·陳涉世家》載,秦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陳勝少有鴻鵠之志,后揭竿起義大澤鄉(xiāng)。后來就以“鴻鵠”比喻遠大志向。宋吳潛《八聲甘州》:“矯首看鴻鵠,遠舉高飛。”
34.化碧:《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萇弘是周朝的賢臣,無辛獲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殺后,當?shù)厝擞糜裣话阉难仄饋,三年后血變成了碧玉。后來也?ldquo;碧血”、“萇弘化碧”比喻剛直中正的人為正義事業(yè)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如《竇娥冤》:“不是我竇娥發(fā)下這等無頭愿,委實的冤情不淺……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朱敦儒《木蘭花慢》:“化碧海西頭,劍履問誰收。”
顧炎武《贈朱監(jiān)紀四輔》:“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七日圍。碧血未消今戰(zhàn)壘,白頭相見舊征衣。”
秋瑾《對酒》:“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酒去猶能化碧濤。”
35.還珠:古時合浦地盤產(chǎn)珍珠,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東漢的孟嘗到這里來當太守,革除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
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長侍十韻》:“今日還珠守,何年執(zhí)戟郎?”
(責任編輯:dly44891)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wǎng)友提供或網(wǎng)絡(luò)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