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考試題庫 > 每日一練 >
2021-07-07 10:15:59 來源: 中公社區(qū)工作者考試網
給定材料
1930年10月,中央蘇區(qū)紅十二軍六千男兒齊發(fā)悲聲:他們的老軍長伍中豪,犧牲了。老軍長,不是說伍中豪年紀大,而是在犧牲兩個月前,伍中豪從紅十二軍軍長改任紅二十軍軍長、前敵委員。他犧牲的時候,年僅25歲。
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將領,從湖南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后來又考入黃埔軍校,為黃埔四期學員。
他參加了秋收起義,轉戰(zhàn)各地,參與過諸多經典戰(zhàn)役。毛澤東多次在根據(jù)地干部會上,表揚伍中豪能打仗,會做群眾工作,是文武全才。
他犧牲得很突然:病愈歸隊,只帶了一個警衛(wèi)排,途經安?h城時被民團包圍,寡不敵眾,子彈打光,壯烈犧牲。
在為伍中豪犧牲而失聲痛哭的紅十二軍官兵中,有一位年輕軍官叫尋淮洲,時年18歲,任紅十二軍三十四師一百團團長。尋淮洲戰(zhàn)績顯赫,成了紅軍中一顆耀眼的將星,在1933年出任紅七軍團軍團長時,還不滿22周歲。
這顆將星,也過早隕落。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主力向西突圍,開始長征。留在中央蘇區(qū)的最大一支紅軍部隊,是紅十軍團,由紅七軍團和紅十軍合編而成,尋淮洲任該軍團十九師師長——他受當時“左”傾路線排擠,部隊合編時,他從軍團長被降為師長,但他忍辱負重,英勇作戰(zhàn)。
當年12月14日,紅十軍團在皖南譚家橋大戰(zhàn)國民黨的補充第一旅,烏泥關制高點爭奪戰(zhàn),決定此役勝敗。尋淮洲以師長身份率眾沖鋒,身負重傷。他一生五次負傷,這一次是致命的。兩天后,尋淮洲因傷勢過重犧牲,年僅22歲。
1921年,堪稱“開天辟地”的中共一大,是一場年輕人的會議。與會13人平均年齡28歲,正巧是出席者之一毛澤東當年的年齡,最年輕的只有19歲。遙想當年,他們何等熱血沸騰,要以年輕人的心氣,去改天換地。
當代作家金先生在《苦難輝煌》中曾這么寫道:“那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干大事、年紀輕輕就丟性命的時代。無一人老態(tài)龍鐘,無一人德高望重,無一人切磋長壽、研究保養(yǎng)。需要熱血的時代,便只能是年輕人的時代。”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的這段精辟文字,至今讀起,仍讓人心生激情與責任。
我們不能想象一個精神衰落的民族會是一個強大的民族,不能想象一個不能構成自己核心精神內核的民族會是一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作答要求
請深入理解“給定資料”中的句子“需要熱血的時代,便只能是年輕人的時代”,聯(lián)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見解明確,立意深刻;
(2)思路明晰,語言流暢;
(3)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4)總字數(shù)1000~1200字。
(責任編輯:hui)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