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考試題庫 > 模擬試題 >
2021-10-13 09:55:32 來源: 中公社區(qū)工作者考試網
【行測練習題】
1、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機,吃飯先拿起手機拍照傳微博,一桌人都對著手機,有一句沒一句地聊天,半夜都要從枕頭底下掏出手機來看看新聞……智能手機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對個人生活和社會交往產生不良影響。針對人們日漸依賴智能手機的現(xiàn)象,專家呼吁要“數(shù)字節(jié)食”——人們應該合理使用智能手機,而不是被手機掌控,全民都需要認識到手機上癮的危害。
根據(jù)這段文字,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
A.回顧傳統(tǒng)手機時代人們簡單而健康的生活
B.介紹“數(shù)字節(jié)食”概念是如何出現(xiàn)的
C.說明智能手機在哪些方面給生活造成了影響
D.就如何減少對智能手機的依賴給出建議
2、人們一般認為,誠信與否是個人品德問題,與他人無關。但是個人品德卻不僅僅是個人問題,它還會通過外部性產生社會效果——個人的道德虧欠,最終可能會“報應”到整個社會頭上。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一個好的經濟制度和治理機制應當能夠抑制負外部性,否則經濟秩序可能走向崩潰。要通過制度和機制使始作俑者承擔應有的責任,而不是讓他人或者整個市場為之埋單。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A.個人品德缺失將由全社會埋單
B.經濟制度對經濟秩序意義重大
C.誠信既是社會問題又是經濟問題
D.需用制度抑制不誠信的負外部性
3、雖然研究如何獲得幸福的熱情和實踐在世界各地從未停止過,而對積極心理學的需求卻從未像當今社會這般迫切。目前全球抑郁癥的患病率比起20世紀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發(fā)病年齡也從60年代的29.5歲下降到今天的14.5歲。就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抑郁癥的蔓延也在加劇。當人們的基本物質需要未得到滿足的時候,解釋為什么不幸福是非常容易的。但在當今的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正面臨著一個難解的悖論——“財富帶給我們的好像并不是幸福”,而他們正嘗試在積極心理學中尋找答案。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物質生活水平與幸福感之間不存在必然聯(lián)系
B.擁有財富并不是獲得幸福的充分條件
C.人們?yōu)槭裁磿䦟Ψe極心理學產生強烈需求
D.積極心理學是解決“幸福悖論”的必由之路
(責任編輯:hui)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