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復習指導 > 公共基礎知識 >
2021-12-08 11:27:32 來源: 中公社區(qū)工作者考試網(wǎng) 陳小燕
社區(qū)工作者考試考什么?作為大部分省份較為重要的社區(qū)工作者考試內(nèi)容,社區(qū)公共基礎知識這一部分內(nèi)容不僅涉及的知識面廣而且不易記憶。為此,中公社區(qū)工作者考試網(wǎng)特別為大家整理了以下社區(qū)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供廣大考生復習備考。
推薦: 黨務知識天天練 | 社區(qū)考試公基模擬題匯總 | 社區(qū)面試100題 | 法律知識模擬200題
五大書體:從書法體式來看,中國書法藝術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
1.篆書分為小篆和大篆兩種。其中小篆是秦始皇時期“統(tǒng)一文字”的結果,因而成為了中國最早的標準文字;現(xiàn)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館的石鼓文,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石刻文字,這種文字是研究小篆來源的典型材料。
2.隸書是由小篆發(fā)展而來的一種書體,源于戰(zhàn)國,定型于漢代,并在東漢時期成為官方標準字體。尤其是在東漢時期有一種流行風向標即刻碑成風,越發(fā)使得隸書趨于完美,其中《禮器碑》被推為隸書極則。隸書結構整體為橫勢并且扁方,相對于隸書而言,筆劃簡化許多,變圓轉為方折。
3.楷書,楷書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相對于其他書法,楷書字體方正,中規(guī)入矩。其名來自于“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尊尚法式、可作楷模”?瑫膭(chuàng)始人是東漢末年的鐘繇,因此它的開創(chuàng)被認為是在三國魏晉時期,唐朝時期楷書臻于成熟。從楷書四大家中有三位為唐朝時期人物,就可以看得出來楷書在唐代的發(fā)展?瑫拇蠹曳謩e為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元代的趙孟頫。接下來我們就一一了解一下這四位書法家,其中歐陽詢的整體風格偏“俊俏”,他不僅是一位書法家,還是一位書法理論家,善于在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講述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等內(nèi)容,為后世研究書法提供了寶貴的財富,《傳授訣》就是其經(jīng)驗總結之一。顏真卿的字方正茂密,筆劃橫輕豎重,有“筋”,有點像“肌肉男”,因此有“肌肉”顏和“顏筋”之稱。柳公權的書法呈現(xiàn)為“骨感”,以“瘦”為美,每一筆都很精干,骨感,充滿嚴謹和精致。有此特點主要是其初學于王羲之,又結合歐顏之長,進而發(fā)展為獨樹一幟的“柳體”,后世并稱顏柳為“顏筋柳骨”。元代趙孟頫的楷體風格為“飄逸”,用咱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有點飄,仿佛介于楷書與行書之間,這種風格也許跟他會畫畫有些關聯(lián)。
4.行書,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書時無規(guī)定寫法,因此當楷法多于草法時,就是行楷,反之則為行草。行書的創(chuàng)始人是東漢末年的劉德升,在東晉時期盛行,從東晉時期“二王”則能體現(xiàn)出來,東晉王羲之擅長隸、楷、行、草等諸書體,被后人尊為“書圣”,其《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其中成語“入木三分”也與其書法相關。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其子王獻之在書法的造詣不低,與其父齊名,其書體風格更加適合士大夫的超逸思想,人稱為“小圣”,因此父子二人合稱為“二王”。最后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
5.草書,起源于漢代,在書法史上始終是一種輔助,未像其他書法一樣有獨立的階段。分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種。章草可能是因為多用于章奏而得名,今草主要是由張芝完成其變革,使得字與字之間筆勢相連。唐代張旭以狂草出名,被稱為“草圣”。
【例題】下列關于古代書法藝術家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東漢著名書法家王羲之被稱為“書圣”
B.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是楷書四大家之一
C.宋代“蘇、黃、米、蔡”中的“黃”指的是黃公望
D.明代著名的草書大家有張旭等
【答案】B
【中公解析】書圣是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而非東漢時期,A錯誤。楷書四大家分別為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元代的趙孟頫,B正確。“蘇黃米蔡”,即“宋四家”一蘇軾、 黃庭堅、米芾、蔡襄,此四人被認為是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C錯誤。唐代張旭以狂草出名,被稱為“草圣”。并非明代,D錯誤。故本題答案為B。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dly44891)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wǎng)友提供或網(wǎng)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