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09:55:55 來源: 中公社區(qū)工作者考試網
科技類的知識在公共基礎知識中常見考查客觀題,一般考查直接記憶,理解性題目比較少見。在選擇題中,出題人將教材中關鍵詞挖出來設置成選項,或者出判斷題,考查考生是否能準確記憶科技知識中的關鍵詞,如名稱地點意義等。要求考生熟悉理科基礎知識,同時要與時俱進了解前沿科技知識。新知識和基礎知識結合的考點往往能成為考試的熱門,如新科技獎項。
有同學認為這種考察方式很簡單,其實不然。他們本身的類別比較多,考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腦子就已經一片混亂了,出現了題目更是傻傻分不清楚,給做題帶來很大的困擾。學習科技知識需要找準熱門,排除干擾性的知識,厚積薄發(fā)。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民間非政府組織頒發(fā)的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大獎。獎勵對象大中華地區(qū)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大中華地區(qū)主要含中國大陸、港澳及臺灣。主要有三個獎項: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2020年9月6日,第五屆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這個考點需要背誦。
一、生命科學獎
張亭棟,王振義獲得2020第五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理由:發(fā)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砒霜就是大家熟知的潘金蓮毒死武大郎的東西。在科學家手中,變毒為藥了。
二、物質科學獎
盧柯獲得2020第五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理由:開創(chuàng)性的發(fā)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一般金屬的強度和塑性、導電性之間的矛盾總是難以解決。科學家利用納米技術解決了這個難題。
三、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彭實戈獲得2020第五屆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理由: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他是山東大學的數學教授,我們都知道山東大學的數學專業(yè)相當的厲害,他進一步做出了這個學科的開創(chuàng)性和奠基性貢獻。
未來科學大獎每年在中國北京舉辦。獎勵金額為每個獎每年100萬美元。大家要牢記這些要點。
(責任編輯:dly44891)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