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復習指導 > 公共基礎知識 >
2018-09-29 15:00:21 來源: 中公社區(qū)工作者考試網(wǎng)
社區(qū)工作者公共基礎知識的掌握是部分地區(qū)社區(qū)招聘的重點考察內容,這一部分不僅涉及的知識面廣而且不易記憶,小編特別為大家整理了以下社區(qū)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供廣大考生復習備考。
社區(qū)工作者考試群:658864657| 官方微信 sqgzzks| 各省QQ群、微信匯總
2018社區(qū)考試資訊 你想了解的這里都有 | 備考資料大全 | 每日一練
提及運動與靜止首先需要提及物質的定義,即客觀實在。物質必須為客觀,因不能存在在人腦之中成為主觀。再者物質均有具體形態(tài),故為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存在的物質。故物質的唯一特性為客觀實在性
但物質想保持自身存在必須保持運動狀態(tài),試想人作為一種物質,如果血液停止流動、心臟停止跳動,人作為人還能不能存在?僅存的肉體只能作為肉身而非人本身了。故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事實上世界上不僅存在絕對運動,也存在相對靜止。但僅存在相對靜止而非絕對靜止。原因很簡單:絕對靜止為完全不運動,但之前已經做解釋完全不運動事物本身已經不存在,故僅僅存在建立在絕對運動基礎上的相對靜止。即兩個事物都出在運動過程中,但相對速度一致,相對參考系而言為靜止狀態(tài)。故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所有事物都處于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之中。
事實上,如果只談運動而否認靜止就會陷入相對主義詭辯論(庸俗唯物主義)怪圈之中,如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顯然不可能完全不存在相對靜止。故此觀點錯誤。
此知識點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唯物論較為重要和核心的觀點,需考生著重注意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做針對題目的應用。
(責任編輯:wjf47486)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wǎng)友提供或網(wǎng)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